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孔子为什么不见阳货

    信息发布者:过午之年
    2022-02-22 17:13:54    来源:网络   转载



    孔子为什么不见阳货


         孔子不喜欢阳货,这是读《论语》就可以知道的——阳货想见孔子,孔子不见,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,想要孔子去拜见他。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,往阳货家拜谢,却在半路上遇见了。一个不愿见的人,偏偏躲都躲不开,此所谓尴尬人难免尴尬事。呢? 阳货又叫阳虎,当过季氏的家臣。《孔子世家》载有孔子年轻时的一件事:孔子服丧,腰间系着麻带,这时季氏宴请宾客,孔子也去了。阳虎斥退孔子说:“季氏宴请的是士人,没敢请你啊。”孔子因此退去。从《孔子年谱》可知,这是孔子17岁时的事,他服的是母丧。我以为此事与孔子讨厌阳货有些关联。孔子由叔梁纥与颜氏徵在“野合”所生,出生之后不久,叔梁纥就命归西天,他连父亲葬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,直到母亲去世后,别人告诉他,才把他母亲与父亲葬到一起去的。


         家道贫困,出身低微,使孔子难免有一种埋藏于心底的自卑感。这种自卑感往往与自尊心紧连在一起,越是有这种自卑感的人,其自尊心越容易受到伤害。所以,阳货做的这件事,说的这些话,对于孔子来说,乃是刻骨铭心的,一辈子都难以忘却。这是阳货给青年时代的孔子心中留下的阴影。 鲁定公五年夏天,季平子去世,季桓子继位。季桓子的宠臣仲梁怀和阳虎有过隙。到了那年秋季,阳虎拘捕了越来越骄横仲梁怀。季桓子发怒,阳虎乘机囚禁季桓子,和他订立盟约后才释放他。


          阳虎从此越发看不起季氏。这件事在《孔子世家》中也有记载。“季氏亦僭于公室,陪臣执国政,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。故孔子不仕。”此处的“季氏”指的是季桓子,“陪臣”指的便是阳货。此二者之所作所为,都有违于孔夫子“君君臣臣”的政治理念,这是“孔子不仕”的直接原因,孔子不喜欢以至于讨厌季氏与阳货,也就顺理成章。 按《孔子年谱》所说,阳虎欲见孔子,孔子不想见阳虎,二人却在路上相遇的事,就在鲁定公五至六年,那时孔子大约48岁。阳货是为劝孔子“出仕”而去的,你看他们两个的对话——阳货说:“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,这可以叫做仁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不可以。”阳货说:“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,这可以说是智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不可以。”阳货说:“时间一天天过去了,年岁是不等人的。”孔子说:“好吧,我将要去做官了。”这个掌有“国政”的“陪臣”,了解孔子的经历,知道孔子的才干,他想借助于孔子的力量。


         而这,或许也是孔子不愿见阳货的一个原因:他不想上阳货的“贼船”去当“乱臣贼子”。孔子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,他“出仕”之时,阳货已经逃到齐国去了。 孔子遇难于匡,也与阳货有关。那次跟随孔子去陈国的有子路与颜回。途径匡邑时,颜回用手中的鞭子指着匡邑城郭的一个缺口对孔子说:上次他与阳货也正是从这里进去的。阳货残害过匡人,孔子长得有点像阳货,于是匡人就把孔子当做阳货扣留了五天。子路“弹剑而歌,孔子和之”是这个时候的事,孔子说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”(《论语·子罕篇》)也在这个时候。当然,阳货给孔子带来此厄,这是他自己未曾想到过的,或许也是一种“缩命”。 读《论语》,读《孔子世家》,总以为阳货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不太安分的政客。读《孟子》方知,其实,阳货也是有思想有学问的的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有言:“阳虎曰:‘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2022.02.22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